自律牽涉到自我察覺和自我要求,所以基本上它是個很高層次、涉及非常多面向的事情。「延宕滿足」或稱「延後享樂」是自律行為中一項珍貴的能力,它可以讓人獲得較高層次的幸福感


 



 


-具備以下特質的孩子比較自律:


一、口語發展較好的孩子


自導式的私語常出現在三到五歲孩子,像是孩子在扮家家酒時,自言自語(其實是和玩偶說話),而這私語能幫助幼兒計畫當下的活動,也能協助幼兒控制自己的衝動。我想起女兒兩人常常藉由玩偶作角色扮演的活動,當玩偶不乖時,她們還能勸告它,而這勸告似乎就一次又一次地內化成本身的作為,女兒一點也不敢胡亂,因為她們有教導玩偶的責任。文中說到:口語發展較好的孩子,較能善用這項「認知自我導航系統」來控制自己的行動。



二、內在標準較高的孩子


文章中提到:美國心理學者班都拉(Albert Bandura)指出,孩子是將重要他人的標準,內化為自己的標準。


所以,父母、老師、同學都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內在標準,都是孩子模仿、採納標準的對象。而這也說明了當父母自律性高,孩子也會依循父母的腳步。


 



三、樂觀的孩子


樂觀的人會正向看待自己挫敗的經驗;悲觀的人會因為挫敗經驗而全盤否定自己。當悲觀孩子覺得自己很不好時,他是沒有動力往前的,反之,樂觀的孩子,知道了自己哪兒不太好,會試圖改善、再接再厲,這自我改善的過程就是自律的行為。


正向心理學家賽利格曼認為,孩子的悲觀,有一部分來自他所接觸及尊敬的成人,所以首要之道,就是父母先改變自己對事件的解讀方式。



 


四、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孩子


文中指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以下兩點是增進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具體作法:


1. 擁有成功的經驗,或看到別人成功的表現。


2. 獲得口頭上的肯定。


我想起自己只要遇上困境,總會在日記裡鼓勵自己「你可以的!你辦得到的。」甚至,用呼口號的方式大聲地肯定自己。我把這模式也套用在女兒身上,當她們遇上瓶頸,除了正面言語鼓勵她們之外,我跟著她們一起呼口號:「我可以的,我一定辦得到。」這加強的語句,常常帶給女兒無限的能量,讓她們勇於面對困境。所以,孩子自律性的培養,父母的行為模式與語言加持是很重要的,教導孩子(也是告訴自己)正面看待事件、樂觀解圍困境,這就是孩子學習自律的開始。


 


 



 


 


分享者:       Teacher Queenie           分享日期:  102.3.8


 


心得:


 


  最近閱讀一本書-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裡面有許多顛覆傳統教育的思維,德國媽媽主張讓孩子自己去做就算做錯了也不會立即糾正,而是讓孩子從實做去修正,並且培養孩子自己能完成的就絕對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讓孩子多做,自律也不會只成為孩子的問題,而是親子間的課題。


 


  文章分享的自律特性可以發現,自我要求又積極性高的孩子往往比較自律,而這些特質其實是可以培養與建立的,要讓孩子具自律特質與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法息息相關,。規則大於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有效運用規則與實踐會讓孩子更加自律,而父母會更加輕鬆、親子關係也更融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