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元宵節了。


元宵當天,一定要做的事情除了吃湯圓之外,小時後,我最喜歡提燈籠去探險了。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還有提過爸爸自製的那種「鐵罐燈籠」。就是用奶粉罐裝上酒精膏或是蠟燭,再用一根竹子當作手把。


那時候,我會跟堂哥和堂姐他們一起去「荒郊野外」探險。


一直到小學,鐵罐燈籠已經是落伍宇很俗氣的燈籠了。


最炫的當然就是要有很好聽很鮮豔的燈光音樂那種造型燈籠。


一直到現在,進化成LED燈籠。


但是,一群孩子去「荒郊野外」探險的景象已不復燃。


孩子只得提著燈籠在自己家裡探險。


呵~


 



 


蘋果老師講了提燈籠的故事。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漢文帝


  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但根據史籍,一般認為元宵節開始於西漢時期。相傳漢文帝是在大將周勃戡平「諸呂之亂」後即位稱帝的,而戡平的日子剛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正月又稱為元月,稱夜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夜,所以,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又稱「元夜」或「元夕」。


汽車旅館 植牙 太陽能熱水器 熱水器 窗簾 polo 日立冷氣 T 水果禮盒 團體服 搬家公司 林內牌熱水器 廣告招牌 蜂蜜 櫻花牌熱水器 台中婚宴 鍋爐 台中網頁設計 笑話 北投溫泉


元宵節的由來:漢武帝


  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元宵節的由來:東漢明帝與僧道比法


  據說東漢明帝在夢中見到一個身高六丈的金人,因此明帝便派郎中蔡愔,博士秦景到天竺(即今印度)去尋求金人。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等從印度求得佛法,回到京都洛陽,同來的還有西方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明帝十分高興,親自出宮恭迎,燃燈拜佛,並在雍門西建白馬寺弘揚佛法,而這狀況卻引起道教的強烈反對。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正月初一,道教向朝廷提出要同佛教鬥法,明帝便於正月15日召集道士們到白馬寺與西方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比法,結果佛家勝利,從此東漢明帝更加篤信佛教,並正式下令不論平民貴族,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一律要在夜間張燈結綵,表示對佛法的尊崇。


元宵節的由來:道教觀點


  元宵節的由來,從道教的觀點,上元節是延襲道教的陳規而來的。唐代以後有所謂的「三元日」,即上元日(天官賜福日農曆元月十五日)、中元日(地官赦罪日農曆七月十五日)、下元日(水官解厄日農曆十月十五日)。而「三官」指的是,天官上元一品九氣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薇大帝(堯德配天)、地官中元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洞清元虛大帝(大舜耕地)、水官下元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元光大帝(大禹治水)。傳說三元日,恰好是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的誕辰,這三神主宰生老病死、命運氣數,人們為了祈求賜福,所以在「上元日」,既張花燈,也拜三官。上元節乃由原本單純民俗意義上的求吉、禳災、袪邪,進一步強化,成為民間最具宗教意義的節慶之一。


元宵節的由來:台灣傳說


  元宵節的由來,本省民間傳說:二千年前,佛教傳入我國,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飛舞,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十分恐慌,於是紛紛點火把,照亮天空,找尋天神,自此以後,雖然看不見天神,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相延成襲,就變成一種風俗了。


元宵節的由來:東方朔的故事


  在漢武帝時代,有一位大臣叫東方朔,精通天文地理。一天他到宮中的御花園賞梅,不料看見一位宮女正要跳井自殺,東方朔連忙上前制止,並問原因。原來這位宮女叫做「元宵」,家住長安西北,因為進宮後,每逢過節就很想念家中的親人,但又無法出宮去探視親人,因此愈想愈傷心,才會想要自殺。東方朔知道後,覺得元宵姑娘很可憐,就決定要幫她,並問清楚元宵的家在何處就告辭離去了。第二天,東方朔到了元宵的家中,將情形說了一遍,並告訴他們他的辦法......


  幾天後,東方朔假扮為算命師來為長安城的人民算命,因此紛紛前往,想要讓東方朔為自己算算命。沒想到,每個人算出來的結果都是正月十五都會遭到火焚身;老百姓聽完很害怕,紛紛求東方朔救大家,東方朔說:「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會有一位其粉色銀驢的姑娘,奉只來燒長安城,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裡的白法老人們都到城西十里鋪大道等候,天黑時,那姑娘就會來,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來了一位其粉色銀驢的年輕女子(其實是元宵的妹妹喬裝的),全城的白髮老人都求道:「求仙姑不要燒城!」女子說:「我是奉旨燒城的,若玉帝看不見火,豈不怪罪於我!」「這樣吧!你們去求你們的皇帝想辦法吧!」說完便離去了。第二天,東方朔面見漢武帝,並將人民的心聲上奏:「長安在劫,火燒帝厥,十五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聽完也不知如何是好,便請東方朔想辦法。東方朔說:「聽說火神愛吃湯圓,就叫全城百姓做湯圓供奉,另外,還要京都臣民一起做燈,十五晚上掛滿大街小巷,同時燃放煙花爆竹,到時候,滿城的紅光、火球橫飛,這樣玉帝就會以為那是長安大火,這樣一定能瞞過祂。」漢武帝聽完大樂道:「先生計策果然是妙計!」東方朔接著說:「皇上聖明,但是皇宮中不宜如此。」武帝說:「這簡單,只要那天晚上,讓宮中的嬪妃及侍衛都到街上去,混在百姓當中,這樣玉帝就不知道要燒誰了!」東方朔又說:「妙極!還有就是聽說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十五的晚上讓她提著大宮燈,把名字寫在上頭,在前面開道,臣奉湯圓在後,穿過大街小巷敬奉火神。」武帝:「這事就偏勞先生了。」


  十五的晚上元宵姑娘照東方朔的指示,果然見著了自己的親人;當天夜裡武帝見到百姓玩得如此盡興,因此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夜晚都要如此。從此以後,這個習俗就沿襲下來,也正因為正月十五供奉的湯圓是叫做元宵的姑娘所做的,所以後來人們也把湯圓叫做「元宵」,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也稱做「元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元宵姐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姓,他們都很喜歡吃甜粿。那時宮中有幾項規定:1、宮中每一年都要換新的宮女。2、宮女不得私自與外界聯絡,甚至不得私自與外界談話。


  有一年,元家的姐姐被選入宮當宮女,姐姐的名字就叫做元宵。入宮那一天,妹妹:姐姐從今天起我們姐妹就無法再見面了。姐姐:不用擔心,每年宮中都會有賞煙火大會,宮女們會在城牆上站成一排。到那時候,我會提著一盞燈籠,這樣你就可以認出我了。


  終於等到了賞煙火大會的那天,妹妹趕緊帶著一籃甜粿要去找姐姐,果真如姐姐說的,所有宮女站成一排;但是,所有宮女卻每個都拿著一盞燈籠。妹妹心裡想著:到底哪一個是姐姐呢?。情急之下,妹妹就沿路喊著:元宵姐()~元宵姐()


 



 


↑看每個人都聽故事聽得很出神了。


還嘴巴打開了~~


 



 


↑今年是兔年,我們要做一隻兔寶寶的燈籠。


 



 


↑自己選擇顏色,將白色燈籠塗上顏色。





 


↑Johnny 真的很棒,今天是第五天上課,自己已經學著大哥哥大姊姊,有模有樣的畫起來。


這個時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


我們學校的幼幼班,絕對不像其他學校幼幼班,每天只是吃飽睡覺。


也會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因為我始終相信孩子的潛能開發要越早越好,這跟學習語言一樣,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學校,所給的刺激越多,學習能力就會越好。


 




 


↑看大家都很忙碌的樣子,我覺得很可愛。




↑Edsion慢慢進入狀況,凡事都要求要自己完成,不想要別人替他完成。儘管不是很厲害,卻一直堅持要自己完成。


 




 


↑邊做燈籠邊聽音樂,那樣的和諧真的很棒呢!




 


↑這兔子燈籠跟我們身後的兔子,相互呼應,真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元宵節過了之後,新年的氣息也就淡了,慢慢的就會回到生活軌道上了。



 




 




 


 




 




 




 




 




 




 






 


↑園長媽咪祝大家新的一年,鴻兔吉祥,福到財運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