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藝術家陳庭詩在台灣藝壇上,是台灣現代藝術發展先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從出入古典傳統而轉向現代性的表現,形式囊括版畫、水墨、油畫以及雕塑,他的藝術在孤寂中展現強而有力的生命力,與他傳奇一生相映。


陳庭詩生於福建長樂的官宦世家,祖父是清朝的進士,祖母是兩將總督暨開台功臣沈葆禎的么女。陳庭詩的父親是清末秀才,母親出於杭州世家。作家高陽是他的遠房舅舅。陳庭詩在八歲時因遊戲不慎自樹上摔下,失去聽覺,不久以後也失去說話的能力。但是卻因為這樣的意外,陳庭詩走上藝術創作的路程。


       陳庭詩十三歲的時候父親為他請了書畫老師,從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基礎教起,因此陳庭詩在書法、山水、花卉以及文學上都有相當的造詣。但是在十七歲的時候陳庭詩接觸了畫家徐悲鴻的畫作,決心走向現代藝術的創作。


  

  陳庭詩來台灣後積極投入現代藝術的推動,民國四十七年與藝術家李錫奇、江漢東成立現代版畫會,同年加入台灣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團體「五月畫會」,同畫會包括夏陽、蕭勤、吳昊……等多位前輩。陳庭詩在此時開創出身具個人風格的抽象畫作,不久也投入現代水墨的創作。他自民國四十八年起曾經連續五年受邀參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他於民國五十九年獲得韓國版畫雙年展首獎,並於一九九九年受邀參加在西班牙、法國巡展的「二十世紀金屬雕刻家大展」,展出還包括法國雕塑大師塞薩、畢卡索等人。


   陳庭詩晚年獨居台中太平,熱中於鐵雕藝術創作。年事已高的他還是堅持自己搬這些金屬,雕塑上耗時費力的焊接、彎折等等動作,他都堅持自己來。他最愛拆船場那些廢棄的金屬鋼鐵。他也收集奇石。在太平的家中堆得滿滿的金屬與石頭,這位老人在裡頭忙進忙出,到了九十歲還告訴友人自己覺得還可以做很久。


  陳庭詩九十一年四月十五日於台中縣八三醫院過世,享年九十歲。陳庭詩位於台中太平市的住處 , 而今成為「陳庭詩紀念館」開放給民眾參觀 ~



 

 



 



 



 


↑  這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主題--魚。


   用的方法是利用版畫唷!




 




 


↑  這也是陳庭詩最著名的作品。


 




 


 ↑  大家圍著蘋果老師看看如何利用滾輪,滾出顏色~


 




 


↑  先在保麗龍表上用黏土工具筆想要的圖案。




 


↑  每個孩子都各有其想法~ 真是太棒了!


 




 



 


↑  再針對每個區塊塗上特殊版畫的顏料。


 



 


↑  用力壓,將版畫壓在圖畫紙上。


 



 


        ↑  大功告成了!


 




 






 




 




 




 




 




 




 




 






 


↑  好漂亮的作品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