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堅定的父母          作者:  史蒂夫


 


 


 


  從研究得知,小孩大吵大鬧時,家長的因應模式主要有三種:激進型、消極型、堅定型。


  激進型家長是以言語或行動攻擊來制伏孩子。消極型父母任由孩子爬到頭上,一直到忍無可忍才會重掌控制權,而且每次爆發的時候,都令人意想不到。堅定型父母則非常不同,讓我進一步說明這三種類型。


 



 


    激進型父母


  激進型父母幾乎隨時都在生孩子的氣,但通常他們生氣完全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他們可能是對婚姻、工作、人類,或是自己不想當父母卻為人父母這件事感到不滿,這些都不是孩子的錯,他們紓解這種緊繃情緒的方法,就是數落孩子。


  有些孩子會用有趣的方式來因應這種情況。他們知道這是一種愛的表現,於是推論:「至少他們還對我有興趣,才會對我大吼大叫,他們吼那麼大聲,一定是因為他們非常關心我。」小孩可能還會吼回去(回報關愛),沒多久親子之間就只能吵吵鬧鬧,整個家庭吵成一團。看在外人眼裡,這像是危險的脣槍舌戰,但對他們來說,這其實是種親近的舉動,如果不這樣吵,他們還會覺得生活中缺了點什麼。有些孩子覺得父母的數落其實是要傷害他們,所以變得畏縮與煩躁不安。


  就服從來說,激進型父母的確可以藉由製造恐懼,獲得想要的成效。不過,他們也會遭到反抗:等孩子長得夠大時,許多專制的家長就會遭到孩子的反擊。所以激進型家長最後可能會養出恐懼怯懦或叛逆難管的孩子,或是兩者性質兼具。


 


 



 


    消極型父母


  消極型父母比比皆是!


  父母要求孩子守規矩並不是一時興起的念頭,而是為了讓現實生活好過一些。我們不需要像英國君主專制時代一樣盲目的服從,例如坐下來喝茶前一定要先梳頭,或是照英文字母順序進食。我們只是要求孩子配合,好讓生活可以過得更平順一點,例如「出去玩之前換上你的舊衣服」、「不要把貓放進冰箱裡」。


  所以,孩子不肯配合時,家長就覺得生活很麻煩。態度軟弱的家長很快就會發現,孩子有滿嘴的藉口。儘管他們很想乾脆放手不管,不去壓抑小孩的創意,但他們還是發現自己很生氣,對小孩惹出的麻煩感到厭倦,很想恢復管教。這可能是發生在孩子一個小時不聽話以後,或是週末一再出亂子之後。只要一出現這些狀況,家長馬上就失去耐心,他們會突然發飆,用有點失控的方式教訓孩子。


  你可能不會感到意外,許多傷害孩子的父母常常是羞怯膽小的消極型父母:情緒壓抑許久,終於爆發得不可收拾。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曾屬於這樣的類型,尤其是孩子還小,家長才開始摸索為人父母之道的時候。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只不過是精力用錯方向而已,是可以補救的。


  所以,激進與消極的管教方式都行不通,那還剩什麼方法?終於(請奏樂!)我們有請堅定型父母出場!


 


    堅定型父母


  堅定型父母明確、堅決、打定主意,內心充滿自信與踏實。他們的孩子知道爸媽說話算話,同時也不會奚落或羞辱他們。堅定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特質,所以可能沒多少範例可效法。如果你父母是激進型的人,你要培養出堅決的態度特別困難。最重要的是,把堅定當成一種技巧,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這表示你花時間學習,還是有希望達到這種境界。


  堅定的第一部分是在你的心中,在於你的態度。請看以下對照,並圈選跟你比較接近的形容。


堅定的第二部分在於行動:你實際做了什麼。以下是讓總是不愛聽話或拖拖拉拉的孩子守規矩的方法。


     打定主意


  你對孩子提出的不是請求,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有權提出要求,孩子學習聽令行事,對他們有益。


     良性接觸


  放下手邊的事,走近孩子身邊,讓他看著你。他還沒看著你以前,先不要下指令。


     交代清楚


  「我要你現在去……懂嗎?」一定要聽到他回答「懂」或「不懂」。


如果他們不依,重複說一次你要他們做的事


  不要討論、講理、生氣或害怕。慢慢深呼吸,讓自己更冷靜。你向孩子傳達的訊息是:你願意堅持這 一點,但不會為此生氣。這是關鍵步驟,最重要的是你不動怒,不和他們爭論,不激動,只是對孩子重複提出你的要求。


     緊跟在旁


  緊跟在旁,以免孩子事情做一半就丟著不管。完成工作時(例如收好玩具),也不要大肆褒獎,只要說:「很好」,帶點微笑就行了。這是一種再訓練程序,最初一、兩次可能很耗時,你可能會想:「天啊,我自己收玩具還容易些!」但是這裡投注的時間,可能會得到上千倍的回饋!


  訣竅就只是『堅持』而已。孩子發現你不放棄,也不會稍微出現精神崩潰或轉移注意力時,他就會乖乖就範了。你會發現你很快就養成一種語氣與姿態,告訴孩子「我是認真的」。這和你用來討論、逗弄、讚揚、或和孩子遊戲的口吻完全不同。孩子會馬上認出來,因為這種語氣表示「現在就去做!」他們真的會照做!這是很棒的一種感覺!


  一旦了解堅定型教養方式,再回頭看以前你把自己弄


得灰頭土臉的樣子,會感覺很不可思議。


 



 


 


心得: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因為它真正的去點出現代家長的教養難題。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看見不少家長一味的用『情緒』去處理跟孩子之間的衝突或是想要教育孩子的東西。父母有時候動不動就責罵孩子,還美其名說是為了孩子好。不過,其實大多數都只是把自己的壓力發洩到相對弱勢的孩子身上而已。然後再自己騙自己說:『其實這樣做全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是一次旅行,迷人的、激動人心的、豐富多彩的、處處充滿挑戰的旅行,豐富了你的人生,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健康快樂、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首先自己要做到,因為孩子是你最好的一面鏡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