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突然心裡有個感觸,想和你們分享。


  來跟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聊個天吧! 


 


  那天,我在跟大班孩子上課的時候,聊到玩雲霄飛車時,很多人都會尖叫。我問孩子,知不知道為什麼玩雲霄飛車的時候為什麼會尖叫?


  孩子跟我回答:因為尖叫的時候比較不會害怕。


  他又問我:那你玩雲霄飛車的時候,也會尖叫嗎?


  我說:我會。


 


  他問我:你是因為害怕才尖叫嗎?


  我說:其實不是。我只是因為很想尖叫,所以才尖叫。


  他又說:那你可以隨時隨地都尖叫啊!


  我說:不可以無緣無故尖叫阿。但是尖叫或是大哭都是情緒得一種發洩管道。所以偶爾可以尖叫,是一種很舒暢的發洩喔!


  他說:我知道,就像我是小班的時候,我只要跌倒就會哭。


  我問他:那你現在還會因為跌到就哭嗎?


  他說:要看看耶!要看是不是真的很痛,如果很痛就要哭,因為Teacher Maggie 有教我們喔,如果跌倒很痛的話,就要哭。因為哭才不會痛。


 


  嗯!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話題。於是跟孩子在討論有關跌倒的事情。


 


 


 



 


 


  我問孩子:你在小班的時候,是不是在圖書館的地板跌倒就會想哭?因為奘到膝蓋,很痛,就會很想哭,很想找媽媽。


  他們說:對啊!可是我現在也不覺得痛了。


  我又問:可是你們中班的時候,在Playground 跌到就會大哭阿,而且playground有軟墊,為什麼還是會想哭?


  他們說:因為還是覺得痛阿!我就會很想哭。


  那現在呢?我問。


  他們說:現在當然不覺得痛啦!


  我又問:那怎樣跌倒才算是痛?


  他們說:在馬路上跌倒才痛。因為馬路的地板是粗粗的,不像學校地板是木頭做的,跌倒的時候根本就不會痛。而且,如果小石頭磨破皮,那就會更痛了。不過,我已經不會像小班的小朋友那樣大哭了。因為我已經學會忍耐了。


  


  我暗自竊喜。而且對於我孩子的想法與觀念感到驕傲。


 


  以前,我告訴她們:哭是絕對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你真的很痛或是很傷心,你可以哭,只不過,哭完之後,你還是得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但是,如果跌倒了,就要哭。因為那真的很痛!哭一哭,傷口就覺得沒有這麼痛了。那事情緒的出口,疼痛的釋放。


  但是哭完了,眼淚就該止住了,就要擦藥了。擦藥的時候,很痛,而且老師都會用白色的藥水(雙氧水)滴在傷口上,滴在傷口的藥,會讓傷口發白,因為它在跟細菌打仗,你這時候不可以哭,要很勇敢,因為這些藥水也在努力跟細菌打仗,他們需要你跟它們一起勇敢。如果你不勇敢,不擦藥的話,細菌就會把你的皮膚吃掉。




 



 


  勇敢,是面對事情的一種態度。堅強,也是面對事情的一種態度。因為沒有人會幫你痛。這是一個過程。傷口要經過忍耐消毒,要經過耐心等待癒合,還要經過結痂時的騷癢之苦。慢慢的,傷口才會慢慢復原。但是痕跡仍然存在,這提醒著你,下次要小心,保護好自己,不要讓自己跌倒了。


 


  如果跌倒對孩子而言是最大的疼痛,那麼我們的人生中,也有很多機會會跌倒,只是這個跌倒,看不見外在傷口。或許也沒有雙氧水可以消毒。有些時候,你必須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等待或培養自癒的能力,等待傷口復原。


 


  只是,像在跟孩子討論的,小時候覺得在地板跌倒就夠痛了,足以哇哇大哭一番了,漸漸的,我們對於疼痛」的忍耐度,慢慢加強了。我們所能夠忍耐的範圍也慢慢增強了。在這過程之中,「堅強」與「勇敢」的特質,就慢慢培養出來了。


 


 



 


 


 


  孩子跌倒的時候,不妨先不要急著去扶他(當然是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因為我們對他大喊了好幾次,不要跑來跑去,他都會因為貪玩而充耳不聞。一旦真的跌倒了,他便會得到一個教訓,而且「自我防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孩子在這次跌倒中會學會到如何自我防衛。


  


  堅強與勇敢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經過很多疼痛的經驗,才慢慢衍生出來的一種生存能力。


  我很開心,孩子都記得我告訴他們的處理態度。


 


 


  


 

  有時候,我們在治療孩子因為貪玩或不小心的偶發傷痕的時候,幫他處理皮肉之苦不見得是最需要看重之處。要如何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或是去面對這道傷口的態度,反而才是孩子真正要學習的首要態度。畢竟我們無法百分百給孩子一個完全不受傷的環境。


 


  反觀大人的世界,我們的人生旅程。能夠正去面對這道疤痕,那麼這道疤痕的存在才顯得有意義。


 


  唉呀!園長媽咪搞嚴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