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97.10.21


   Topic: Halloween mask (萬聖節面具)


 



 


↑這週我們進入「萬聖節週」,在這一週我們進行很多有關萬聖節的教學.


    新生可能會有一點恐懼喔!!我們畫了獨眼怪物,還畫了一些幽靈,有些孩子很可愛喔!!邊畫邊喊著~~~「好恐怖喔!」




      ↑有些孩子初次拿水彩,水彩比較不好控制.所以在著色面具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挫折感.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靜下心來耐心的完成唷!!




 


     


↑面具完成之後,就要將它貼在厚紙板上面,再來就是要來畫「怪物」的身體囉!




 




↑ 看孩子們都很專心的聆聽要如何把這個怪物人化的很棒!



 


↑趁著孩子們午睡的時候,我跟teacher Rita就悄悄的將這些怪物都貼上去了!還用黑色塑膠袋當襯底,製造詭異氣氛!  這幅主題櫥窗,讓我跟teacher Rita 與鏡子老師都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喔!!


     很滿意!


 




 


↑孩子一起床,發現辦公室變的黑壓壓的.開始忍不住要到外面去看看他們最得意的作品了.看他們都還拿著水壺睡眼惺忪的不斷談論ˋ秀著自己的作品!


    他們也覺得很得意!


    我跟teacher RitaˋTeacher Angel也都站在這片櫥窗上孤芳自賞很久!!


 




 


↑孩子說~~~要拍照ˋ要拍照!要放在部落格給爸爸媽媽看!!


    於是我們"很勉強" 拍了一張!  因為剛睡醒,大家的精神都很恍忽!配合度與默契不是很好!!   於是~~告位看倌就~~~多耽待吧!


 


 



 



2500年前,居住在愛爾蘭的塞爾特人以10月31日為每年的最後一日,11月1日是新一年的開始,也象徵冬天的來臨。在這新舊年交接的夜晚,塞爾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會帶同看不見的靈魂重返人間,找尋替身後得以重生,因此他們燃點火炬,焚燒動物以作為給死亡之神的獻禮,而族中的祭師也會主持祭典。為了驅趕黑夜中的游魂野鬼,塞爾特人會利用動物的頭或皮毛打扮成鬼怪的模樣,口中並發出可怕的聲音,這就是歐美萬聖節化妝舞會的由來。過了當晚,鬼魂返回陰間,一切也就回復平靜。


後來,塞爾特人的祭典日與羅馬人用果仁及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溶合了。儘管塞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之後被基督教所取代,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了下來。到了19世紀中期,萬聖節的節慶活動經愛爾蘭移民傳入美國,流傳至今。


 



在美國,大部份的家庭會為了應節而特別佈置家園,有的在前院放上塗了鬼臉的南瓜、和真人一樣高的稻草人或寫滿幽默字句的墓碑,並且在窗戶上裝飾小小的南瓜燈或掛上骷髏骨頭;有些人也會在前門上方掛上假蜘蛛網或蝙蝠,還把伸出的綠色怪手放在信箱中.....各式各樣的佈置把萬聖節的鬼魅氣氛帶到每一角落。


在萬聖節的晚上,不論大人或小孩均帶著開玩笑的心情,穿上奇異的服飾及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到派對或街上巡遊狂歡,有些人扮成幽靈鬼怪,有些則扮作女巫、僵屍、吸血鬼、木乃伊、科學怪人、狼人、海盜、外星人或南瓜精靈。


萬聖節的裝飾多以黑色和橘色為主。黑色的代表像黑貓、蜘蛛和巫婆,另外橘色的代表像南瓜做成的傑克燈 (Jack-O'-Lantern) 等等,都是常見的萬聖節象徵。生產商每年更會把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服飾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這傳統節日的熱潮裡,如在電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一般超級市場或糕餅店,也在萬聖節前夕推出應景的餅乾和蛋糕,一盒盒橘色的南瓜外形餅乾,是大家在萬聖節派對中,最常選擇的應節小食之一。


「不給糖便會搗蛋!」(Trick or Treat) 是外國小孩在萬聖節夜最愛的玩意。他們愛戴上嚇人的面具,提著一盞南瓜燈,挨家挨戶的要糖果,而大人們也會準備一堆糖果及零錢等著一群群的小孩來敲門。若果有人不用糖果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小孩就會賴著不走,或說些不祥的話語,所以沒有外出的人都會準備糖果,讓小朋友高高興興的離去。此外,小孩也愛在派對裡玩咬蘋果遊戲 (bobbing for apples),參加者必須設法只用嘴巴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


 


 


   期待我們在10/31(五)  的萬聖節派對喔!!  別忘了要開始幫孩子進行道具服的準備喔~!!


 


 


                                                             園長媽咪    97.10.21  (呼~~終於趕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