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接觸到安親班的課業之後,我深深的為現在沉重壓力的國小生感到憂心與許多不捨。


 


  原來,他們現在已經開始學到比我們以前更艱深的課程了。父母深知於此,變更佳的球好心切的要求他們。


 


  家長很憂心自己孩子的成績跟不上別人,會很擔心孩子考是老是落後別人。於是前陣子有一則Yahoo新聞頭條就是-小孩子上課比父母上班還辛苦,因為它們在安親班要待到八點。


 


  我看到之後,好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究竟是孩子不夠用心還是父母擔心自己孩子成就不夠,所以硬要留在安親班這麼長的時間。留在安親班這麼長的時間裡,是為了自己安心(喔!我有把它送到安親班去,讓老師負責課業部分。)還是要增強孩子的競爭力?但是老實說,孩子在安親班的時間裡,很多時候,他會是在混水摸魚」。因為他清楚知道,我即使現在很快做完功課,我等一下還要接著寫無數張的考卷以及評量。倒不如我慢慢的將功課寫完,我還有機會利用時間休息一下。


 


  最近我很許多大學同學以及老師或是父母,討論到了許多有關他們對於「課業」的看法。


  這份報導,是我以前的家長傳給我的,是他與我分享的。


  以前的他,常常動不動就罵小孩,只因為求好心切,樣樣都希望她的孩子是很高的成績,可以有模範生獎可以拿。


  幾年後,當她和我分享她上小三的女兒學習成績之後,她告訴我,她女兒現在比以前快樂,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好,她也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


 


  如同李國修在Part2 裡面所講的。父母期望孩子能有很高的成就或是很高的成績,其實不過都是來自於去彌補自己的一個缺憾。自己小時候可能沒辦法念很高的書,所以把期望全都加諸在孩子身上,也把孩子當成是替代自己去完成夢想的一個替代品。


  我們不是孩子,我們不懂他為什麼寧願一直畫畫,也不想寫功課?孩子不是我們,她也不懂,為什麼我成績考差了,你就罵我罵到我很想躲起來。


 


  我常常在想,新的世代來臨的時候,最看重的不再是你的成績有多高。智力測驗中最重要的其實是EQ的測驗。智育不會是最重要的一環了。因為智育是可以用補習補出來的,德育是造假不來,也無法用補習去得到的。


  李國修引用了《侏儸紀公園》裡的一段經典對白: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口。


  也許,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引導的姿態陪伴以以脅迫的方式會更有功效。


  孩子會為自己的生命去找到出口。不是我們成天逼他,他就找得到。


 


  我曾經很看重孩子的成績。


  後來。


  在看完這部專訪後,我深深的被感動著。


  


  我希望每個父母有朝一日,你的孩子都會有機會告訴你──我很榮幸當妳的女兒/兒子。


  這樣的一句話,會足夠你感動一生。


 


  用心去看這個專訪,我覺得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滿了金玉良言。


  每一段話必定能啟迪您不同的見解與想法。


 


  園長媽咪會很期待與您一起分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