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 ~ 1944


 



 


德里安生於荷蘭,他在取得公立學校的教學證書之後,再進了阿姆斯特丹美術學院學畫,之後他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畫的很多,賣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館臨摩和繪製科技掛圖過活。1903年,他在荷蘭布拉拜特信地區住了很長時間,此時作品多為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內景。1911 年底,蒙德里安來到巴黎,馬上受到立體派的影響,畫出作為本世紀繪畫中對確定主題進行不斷抽象化,名為《樹》﹝Tree﹞的唯一組畫。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德里安在荷蘭創辦一份名為《風格》﹝De Stijl﹞的雜誌,發表藝術觀念,影響當時的工業設計、繪畫和建築。同時,他也提倡一個進一步的抽象主義,後來就稱為「新造形主義」﹝Neo-Plasticism﹞,企圖把藝術和自然形象完全分離。這種主義不注重畫面的中心,放棄一切有形物體的自然造型,而是純粹運用幾何形象掌握畫面造形或形式。因此我們看到蒙德里安有許多作品是在白色的畫布上,用水平和垂直的黑線條去分割,沒有用對角斜線,然後在那些分個畫面中塗上色彩的原色,像是紅色、黃色和藍色。「新造形主義」的觀念正好與當時的未來主義﹝Futurism﹞相反,它不是去把握生活的速度和動盪不安,而是去描寫秩序,這種繪畫看起來呆板,其實那些大小不一的方格、不同顏色及長短不同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及韻律,是極具音樂性的。


  1940 年,蒙德里安移居美國後,又影響了抽象表現主義著,他一生努力繪畫的目標,就是在為現代世界尋找新的藝術形式。



 



 


灰樹》,蒙德里安作,1912年,布上油畫,784x1089釐米,荷蘭海牙市立美術館藏。
 
  樹的系列,在蒙德里安這一時期的作品中頗為引入注目。他在來法國之前,曾作過不少以單棵樹為主題的畫。如作于1908年的《紅樹》,主要受到凡高和野獸派畫風影響。畫面以曲折跳躍的線條和趨於平面的樹形傳達出某種象徵性和表現性意味。顯然,蒙德里安這時尚未受到立體派太多的影響。當他來到巴黎後,他所作的一系列以樹為題的作品,則充分顯示了他對立體派風格的刻意追求。樹的母題被抽象化的線條和色面加以處理,畫面的構成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強調。我們這裡看到的這幅《灰樹》是他作于1912年的作品。在這幅畫中,蒙德里安關注的焦點是樹枝與樹枝、樹枝與樹榦以及樹與其他物象之間的造型關係。我們看到,樹撐滿了整個畫面,樹的枝幹幾乎全部伸展到畫框,仿佛畫框把樹剪切在它所包圍的空間裏。樹的個別特徵已被全然抹去,我們所見到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圖形。儘管如此,深色的枝幹在中性的灰、綠色小碎面中依然顯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這是蒙德里安從立體派中獲得的新啟迪:克服自然的表現又不違反自然本身的真實


資料來源: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ondrian/mondrian.htm


     http://www.stnn.cc:82/culture/arts/t20060106_112755.html




↑這是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


 



 


↑聽過生平介紹之後,我們也要變成小小蒙德里安了。


 




 


↑這也是代表作品喔!



 


↑先用亮晶晶的膠帶來貼。


 



↑看到孩子很認真的表情,都很感動,那種專注的表情令人感動。


 


 



 



 


 



↑就是這張~~~


 


看到他Leo年紀小小,卻是 很有企圖心,很努力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作品!


感動!


 




再塗上顏色,就擁有最獨一無二的蒙德里安複製品畫了。


 



↑有些孩子,真的很細心,也很努力,再塗顏色~


上了幾堂課,有進步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o2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