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童-孟克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作品中孟克描述自己對死亡的恐懼。他的回憶母親與姊姊的死亡創痛經驗,賦予這畫無比的情感。
↑ 吶喊-是孟克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這幅作品同時也是孟克自己在繪畫創作上的一種嘗試,比較接近表現主義的作品。但是孟克從不相信、也不接受主義或教條,他認為主宰創作的重要因素,是畫家內在的情感。
↑ 春- 這幅畫以抒情手法繪製。畫中的女孩彷彿不能承受從窗外透進來的溫暖,畫中的光影很明顯的將化分割成兩部分:春天的希望美好,彷彿在窗邊閃耀著,而女孩是生病的。
窗戶在孟克的生命中有他存在的特殊意義。他自己曾這樣說到:「我帶著疾病進入世界,活在病態的環境中,對年輕人而言這種環境固然如同一間病房,但對生命而言卻是一扇經陽光照射、明亮無比的窗戶....。」
我們可以經由他的自述,與畫作色彩、構圖上分析出,孟克的確成功的表達了疾病與他生命的關係。在壓抑的童年經驗與病痛糾纏中,疾病不只是他所畏懼的,更是他不曾或離的伴隨者。孟克自己正如畫中的女孩,被疾病所苦、卻安於疾病的陰影,對生活有所希望卻不敢從所熟悉的疾病 (陰暗處 ) 中走出來。
對孟克來說,疾病與死亡所帶給他的,除了痛苦,還有令他熟悉的安全感。他不能想像這世界是美好的,是可以有平安喜悅的。
| ||||||||||||||||||||||||||||||||||||||||||||||||||||||||||||||||
孟克的畫作大多偏暗,反映他個人內心世界對親 人死亡的傷痛、對家鄉的思念、對人生悲觀的看法等, 色彩在他的作品中具有強烈的抒情表現。
我們選擇孟克的「吶喊」。為這次要創作的作品。
蘋果老師在跟孩子講孟克的一生時,孩子其實還是不太懂這悲慘的人生。 不過,孩子了解病痛時的苦不堪言。
透過別人的故事。讓孩子有一點感覺,一點設身處地去為別人著想的悲天憫人。
↑首先先將背景塗滿顏色。
↑ 這兩個孩子,怎樣都不肯老師幫忙。很可愛喔! 一直執意要自己動手自己畫。
↑ 孟克的吶喊,其實看起來很恐怖,孩子的吶喊,有一點顏色, 看起來不至於太恐怖。
↑ 呵呵~~Simon好像還不太習慣鎂光燈的焦點。拍照時,還不太自然。
↑ 怎麼畫起來,有點蜘蛛人的感覺?
↑ 太認真了,都畫到臉上去了。
↑ 很多畫家終其一生皆不得志。一直到過世之後,他們的作品才被發揚光大。 也許,有很多悲慘的經驗或是悲慘的人生,可以激發一種獨特的孤寂。 這樣的孤寂,可以激發出創作的原動力。
| ||||||||||||||||||||||||||||||||||||||||||||||||||||||||||||||||